今天是
期刊信息

刊名:芒种
主办:沈阳广播电视台
主管: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
ISSN:1003-9309
CN:21-1040/I
语言:中文
周期:月刊
影响因子:0.009208103
数据库收录:
北大核心期刊(2011版);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;期刊分类:精品文艺
期刊热词:
原创频道

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综合新闻 >

红楼梦的文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(2)

来源:芒种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12-07 01:29
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
【摘要】2、 红楼梦后四十回真不是曹雪芹写的吗? 引子 还有《鲥鱼多刺,海棠无香,申明虎123未完》,张爱玲的《人生三恨》。 小张写了一篇名信123,书中她说

红楼梦后四十回真不是曹雪芹写的吗?

引子

还有《鲥鱼多刺,海棠无香,申明虎123未完》,张爱玲的《人生三恨》。 小张写了一篇名信123,书中她说:

小时候看了80遍《红楼梦》后,每个人都是一个人物

都语言无味,面目可憎起来,我只抱怨怎么后来不好看了?仍旧每隔几年又从头看一遍,每次印象稍有点不同,跟生命的历程在变。……很久以后才听见说后四十回是有一个高鹗续的。怪不得!也没深究。

关于《红楼梦》的作者,对于绝大多数普通读者知道的是曹雪芹著,高鹗续写。然而实际情况呢?这只是学术界比较主流的观点之一,却并非定论。以下就学界对此问题的不同看法略作总结。

“无名氏”说

程伟元在程甲本的序文中说《红楼梦》本名《石头记》,作者相传不一,原目一百廿卷,今所传只八十卷,后经其数年以来潜心收集,仅积有廿余卷。一日偶于鼓担上得十余卷,遂重价购之,后又同友人细加厘剔,截长补短,抄成全部……

高鹗亦有一篇序文附和。

先不论二人之言真假与否,这是观点之一,意即作者未知,小说开篇出现的“曹雪芹于悼红轩中,披阅十载,增删五次,纂成目录,分出章回”,“曹雪芹”或是作者托名。

因此,有种观点认为,根本不存在曹雪芹这个人,不单前八十回,整部《红楼梦》都是“无名氏”所著。

“曹雪芹+高鹗”说

自乾隆五十六年(1791)“程甲本”问世以来的100多年间,各家评点相继发行。然而,对于作者、题旨、人物的意义与价值等问题,人们大都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。直至胡适的《红楼梦考证》出版,才真正为红学研究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。此前,王国维先生曾在其著作《红楼梦评论》中郑重提出:应对《红楼梦》作者之姓名与其著书之年月固当为唯一考证之题目。而对此实现重大突破并完成此重大命题者正是胡适。

胡适运用科学的方法,以“大胆的假设,小心的求证”为原则,创立“考证派”新红学,将《红楼梦》的著作权还给曹雪芹。不仅如此,胡适还整理出大量曹雪芹的家世材料。其后的一大机缘是甲戌残本的出现,对胡适的研究功不可没。《脂砚斋重评石头记》残本16回抄本,是迄今所知最早且最接近曹雪芹原稿的抄本,其间有大量其他版本所没有的脂砚斋评注,胡适也因此发现了更多曹雪芹著书的新证据。

其后,胡适又通过大量科学的方法求证,得出120回本《红楼梦》后40回是高鹗续书的结论。胡适首先列举一系列“外证”证明后40回是高鹗“狗尾续貂”,再提出多项“内证”,以证明续书并非曹雪芹手笔。为此,胡适引用俞平伯对程甲本前80回与后40回对比的研究成果三条:①与第一回自叙的话不合;②史湘云的丢开;③不合作文时的程序。此外,胡适还认为小红的故事,香菱的结局,以及宝玉忽然肯学八股并考中举人都与作者前文主旨有悖。

胡适先生治学严谨,单对曹雪芹的生卒年一项,自1921至1961年的40年间便有过六次修正。也因此,胡适的研究,迄今为止只能说尚存漏洞,可以质疑,但并无一人可以拿出十足的证据彻底。

质疑之声

《红楼梦考证》出版以来,至今仍被学界主流所普遍认可。但也有小部分质疑的声音,有人曾提出所谓的“脂本伪造”、“胡适受骗”之说,其多为远离常识的无稽之谈,本无需多加评议。

但近年来却又有某民间“野生”红学研究者,提出包括胡适、蔡元培、周汝昌、冯其庸等在内的学者们集体造假的论调。他主要的论据是对比了不同版本的“脂评本”笔迹,得出包含胡适研究证据之一的“甲戌本”在内的诸多脂评本皆为其售卖者陶洙伪造,意即“脂批”为假。

其实,无需反驳其在不同版本间字迹对比时样本选择方面的漏洞,单拿出一个“列藏本”便可将其结论。“列藏本”中存在大量的“脂批”,且很多与“庚辰本”中的“脂批”相同。“列藏本”是在清道光十二年(1832)由库尔良采夫带回俄国的,而陶洙生于清光绪四年(1878),请问他如何能够伪造“列藏本”中的“脂批”?

乾隆年间的清朝宗室裕瑞,堪称研究《红楼梦》续书第一人,在他的《枣窗闲笔》中也早提及过“脂砚”。

何况胡适的考证并非孤证,除去袁枚的《随园诗话》,另有雪芹好友敦诚、敦敏的诗证等等。

“曹頫”说

关于《红楼梦》百二十回本作者是曹頫的说法,近些年来确有此声音。袁枚在《随园诗话》中记载:

康熙间,曹楝亭为江宁织造,每出,拥八驺,必携书一本,观玩不辍……其子雪芹撰《红楼梦》一部,备记风月繁华之盛。中有所谓大观园者,即余之随园也。

文章来源:《芒种》 网址: http://www.mzzzs.cn/zonghexinwen/2022/1207/625.html

上一篇:姚仁才:梦,是不变的初心
下一篇:芒种毕业论文提纲(是应该专注呼吸还是去思考

芒种投稿 | 芒种编辑部| 芒种版面费 | 芒种论文发表 | 芒种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芒种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